什么叫做本初子午线,包括他的计算方法和有什么作用?
一、什么叫做本初子午线,包括他的计算方法和有什么作用?
本初子午线又称“首子午线”或“零子午线”,是地球上计算经度的起算经线。本初子午线的制定和使用是经过变化而来的。
本初子午线是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它是为了确定地球经度和全球时刻而采用的标准参考子午线,它不像纬线有自然起点——赤道。
19世纪以前,许多国家采用通过大西洋加那利群岛耶罗岛的子午线。那条子午线相当于今天的西经17°39′46〃经线。19世纪上半叶,很多国家又以通过本国主要天文台的子午线为本初子午线。这样一来,在世界上就同时存在几条本初子午线,给后来的航海及大地测量带来了诸多不便。于是1884年10月13日,,在华盛顿召开的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以经过英国伦敦东南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的起点和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后来这一天便定为国际标准时间日。经度值自本初子午线开始,分别向东、西计量,各自0°-180°或各自0-12时。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全球经度测量均以本初子午线与赤道的交点E点作为经度原点。1957年后,格林尼治天文台迁移台址,国际上改用若干个长期稳定性好的天文台来保持经度原点,由这些天文台原来的经度采用值反求各自的经度原点。再由这些经度原点的平均值和E点的差值来决定和保持作为全球经度原点的有点。
1968年,以国际协议原点(cio)作为地极原点,把通过国际协议原点和平均天文台经度原点的子午线称为“本初子午线”。各种新技术确定的地球坐标系的经度零点都尽量与本初子午线一致,但往往有不到1〃的零点差别。
本初子午线的确定(发展史)
1871年第一届国际地理学会在比利时安特卫普召 开,会议作出决议:“各国的海图要统一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为零度经线,并在15年内付诸实施”。
1883年10月在罗马召开第7届国际大地测量会议,会议决议:“本初子午线必须是通过一级天文台的子午线,考虑到有90%的从事海外贸易的航海者已经以格林尼治子午线为基准来计算船的位置(经度)这一实际情况,各国政府应采用格林尼治子午线作为本初子午线”。关于时间问题,会议认为:在国际交往中应采用统一的世界时,这将会带来很大的方便。
1881年10月1日,国际子午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最后大会通过了七个决议案,其中:
决议案之二:出席会议的各国政府应采用通过格林尼治天文台子午环中心的子牛线作为本初子午线。
决议案之四:提倡采用世界时,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地方时或标准时。
决议案之五:世界日以本初子午线的零时为起点,民用日也从子夜零时开始。
至此,本初子午线、世界时等最终得以确立,并得到大多数国家的承认。
二、去上海天文台需要在哪个火车站下车?亲们,帮帮忙,我是去找我的亲人
上海天文台在徐汇区,徐家汇地铁站旁边,地址上海市南丹路80号。离上海南站(火车站)最近,地铁4站路。虹桥火车站比较远一点,可以坐10号线到虹桥路站下车,然后在公汽“虹桥路凯旋路”站坐754路,到“南丹路曹溪北路”站下车,全程需1小时左右。上海天文台和气象局很近,对面是斯波特大酒店,可以作为标志建筑物,当然上海天文台本身的“天文大厦”,也可算标志物了。
PS:佘山的上海天文台的观测站,上海天文台的办公地点在南丹路。
佘山有个天文台,是上海最高的自然山丘。
地铁9号线坐到佘山站就可以。。。
三、上海有没有天文学或是观星的兴趣班?
不是上海的不熟,不过从经验上来说,小学生还是要培养兴趣为主,而固定授课的班级通常强调成绩和知识,往往并不适合小朋友。另外小朋友知识有限,有些问题不一定能够理解。
如果孩子感兴趣,先带他去佘山天文台看看吧,另外关注一下周围大学有没有天文社团,如果他们组织观星可以带孩子去凑凑热闹,讲座课程什么的真的就算了。不是理科出身,大人去理解天球坐标、跟踪、和一些观测到的现象都是有困难的。我有一次在路边天文学活动中做志愿者,用望远镜看太阳黑子(注意望远镜是加了特制的保护眼镜的装置的,否则望远镜直接观测太阳是非常危险的!!!),被问的最多的是为什么镜子上有脏东西,我们只能一遍一遍的解释那是太阳黑子不是脏。
四、上海天文博物馆和上海天文台是一个地方吗
上海天文博物馆坐落在上海西南郊的历史名山――佘山之巅,它的前身是有着百年历史的佘山天文台。1872年,天主教的巴黎耶稣会传教士在上海建立了徐家汇天文台,从事气象、天文和地磁等观测、预报。1900年,又在佘山新建一座天文台,安装了从法国购置的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它在当时是亚洲最大的天文望远镜,在上一世纪伴随中国和西方的几代天文学家度过无数不眠之夜,拍摄了大量珍贵的天体照片。直到80年代上海天文台自行设计制造了更先进的1.56米天体测量望远镜,这架“世纪望远镜”才逐渐退出从科研第一线。
馆舍介绍
上海天文博物馆 地址:松江西佘山顶(西佘山国家森林公园内)
中外天文学交流是上海天文博物馆的重要展示内容。展馆里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徐光启、利玛窦、蔡尚质(法国传教士、佘山天文台首任台长)、高平子(唯一被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命名月面环形山的现代中国天文学家)、李珩(上海天文台第一任中国人台长)等科学家的事迹,并且展示了天文望远镜的发明、传入中国、在上海落户的轨迹。博物馆除了“镇馆之宝”-40厘米双筒折射望远镜,还展示有历史上使用过的各种天文望远镜和大量从未面世的老照片,以及100多年前的天文钟以及航海钟、计算筒等科学文物。博物馆的另一个重要文物-帕兰子午仪-1925年购于法国巴黎,参加了1926年和1933年两次国际经度联测,佘山天文台是第一次国际经度联测的基本点之一,该子午仪成为上海天文当时在国际上地位的历史见证。为模拟当时的观测情景,博物馆制作了仿真屋顶天窗,天窗打开后露出繁星点点,十分逼真生动,让参观者亲自体验天文观测的艰辛和乐趣。
馆舍藏书
积累了百年历史沉淀的佘山天文图书室是一个近代中外天文学图书资料的宝库,面积近200平方米,里面收藏有2万多册、600余种、26个国家出版的天文期刊和科学专著,还有大量的手稿照片、原始记录、信件、绘画等文物。藏书中的一些欧洲18世纪出版的珍本,用带水印的优质纸和印刷,在经历了200多年岁月沧桑后,仍保持洁白如新。图书室的书架上下分为10格,从地板一直排列到高约4.8米的天花板,至今仍完全保持原状,连取书的竹梯、木凳都是原先的旧物。
我们日常工作、生活虽然离不开准确的时间和钟表,但许多人对时间的含义并不十分了解:为什么北京和纽约的时间不一样?二十四节气属于阳历还是阴历?“时间”和“时刻”有何不同?什么钟走得最准?世界上有哪些时间系统?……参观者可以在时间展馆里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时间展馆里还有不少互动展品,如:行星秤可以让你知道自己在月球和其它行星上的体重分别是多少;电子表测量仪则可以测量你佩戴的电子表在一天内会有多少秒的误差。时间馆还特设了“导弹追踪”和“卫星着陆”多媒体互动节目,让参与者充分体会高精度时间在高科技领域的重要意义。
馆舍历史
原佘山天文台的主楼是始建于1898年的法式优秀建筑,2002年被上海市政府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该楼长期失修,在本次大修之前已是破旧不堪。所幸上海市科委和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共同承担起了保护这个历史文物并促进其焕发新生的责任。经过多年论证,上海市科委于2003年底正式投资兴建“上海天文博物馆”,并将其列入上海市府2004年十大科普实事项目和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提升改造项目之一。与此同时,上海市文管委也拨款协助上海天文台开展对这个百年主楼的历史性整修。经过近一年的博物馆建设和4个月的主楼大修。现在,展现在大家面前的,已经是一座基本恢复了历史原貌的优秀建筑物,而在其中,呈现给大家的则是既体现天文台深厚的历史内涵,又具有科普教育功能的新型博物馆。
上海天文博物馆坐落在上海西南郊的历史名山――佘山之巅,它的前身是有着百年历史的佘山天文台。
上海天文台是一个单位的名称。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成立于1962年,它的前身是法国天主教耶稣会1872年建立的徐家汇观象台和1900年建立的佘山观象台,现在是中国科学院引下属的天文研究机构,包括徐家汇和佘山两部分。